PRODUCTS THROUGH TRAIN
全國免費客服電話 18539561256 鄭州升達編織袋廠
18539561256 張經理
郵箱:2603571309@qq.com
地址:鄭州**區瑞達路91號
發布人:升達編織袋 發布時間:2025-11-18 09:31:54
在冬季低溫環境下,塑料編織袋的物理特性會因溫度變化發生明顯改變,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實際使用,若不針對性調整操作方式,極易出現產品質量下降、使用中破損等問題。以下從生產、使用、質量檢驗三大核心環節,詳細梳理冬季需重點關注的事項,幫助相關從業者和使用者規避風險。
一、生產環節:聚焦拉絲工藝,適配低溫特性
冬季生產編織袋的關鍵難點在于塑料原料的延展性下降,尤其是在拉絲環節,需重點調整工藝參數以保證扁絲質量,避免后續編織過程中出現斷絲、脆裂問題。
調整扁絲寬窄與厚度:受 “熱脹冷縮” 原理影響,冬季塑料顆粒熔融后冷卻速度加快,若仍沿用常溫下的扁絲寬度參數,冷卻后的扁絲會因收縮導致寬度變窄、密度增加,韌性大幅降低。建議將扁絲寬度在原有基礎上微調 0.1-0.2mm,同時適當增加厚度(控制在 0.02-0.03mm),通過優化尺寸補償低溫下的性能損耗,確保扁絲的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達標。
控制拉絲溫度與冷卻速度:冬季車間溫度較低,需適當提高擠出機的熔融溫度(通常比常溫生產時高 5-10℃),保證塑料顆粒充分熔融,避免因熔融不徹底導致扁絲出現雜質或氣泡。同時,冷卻水槽的水溫需穩定在 25-30℃(可通過加裝加熱裝置實現),避免低溫冷水導致扁絲冷卻過快、內部應力集中,減少扁絲脆裂的概率。
加強車間環境保溫:若車間無恒溫設備,需通過關閉門窗、加裝防風簾等方式減少冷空氣對流,將車間溫度控制在 10℃以上。低溫環境不僅會影響拉絲工藝穩定性,還會導致編織機的傳動部件潤滑效果下降,增加設備磨損,需定期檢查設備潤滑油狀態,必要時更換低溫專用潤滑油。
二、使用環節:放緩操作節奏,避免外力損傷
冬季低溫會使塑料編織袋的分子結構變得更緊密,柔韌性顯著下降,抗沖擊和抗拉伸能力減弱,在裝卸、搬運、存儲過程中需格外注意操作方式,降低破損風險。
裝卸時減緩速度,避免劇烈拉扯:承裝物品時,應將物品緩慢放入袋內,避免因快速投放導致物品撞擊袋體,造成局部破裂;卸載時,不可直接將編織袋從高處拋下或用力撕扯,需輕拿輕放,若袋內物品較重(如糧食、建材等),建議兩人配合搬運,分散袋體受力,防止因單點受力過大導致袋身開裂。
避免接觸尖銳物品與低溫硬物:冬季編織袋硬度增加,若與尖銳的金屬件、石塊或低溫下更堅硬的物體(如冷凍食材、低溫管道)接觸,極易被劃傷或戳破。使用時需先清理作業環境中的尖銳雜物,若承裝帶有棱角的物品,可在袋內鋪墊軟質緩沖材料(如牛皮紙、氣泡膜),減少物品對袋體的直接磨損。
存儲時做好防潮與溫度保護:冬季空氣濕度較大,若編織袋長期存放于潮濕環境中,水分會滲透到袋體內部,進一步降低其韌性,且低溫下水分易結冰,導致袋體變硬、變脆。存儲時應將編織袋堆放在干燥、通風的室內,遠離門窗和地面(可使用托盤墊高),避免受潮;若需戶外臨時存放,需用防水油布嚴密覆蓋,防止雨雪侵襲。同時,避免將編織袋直接堆放在低溫地面(如水泥地、瓷磚地),可在下方鋪墊木板或棉墊,減少低溫對袋體性能的持續影響。
三、質量檢驗環節:調整指標標準,避免誤判
冬季低溫會導致編織袋的多項質量指標(如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)出現暫時性變化,若仍沿用春、夏、秋三季的標準進行檢驗,易造成質量誤判,影響產品使用或采購決策。
明確冬季專屬檢驗指標范圍:根據國家標準《塑料編織袋通用技術要求》(GB/T 8946-2013),常溫下編織袋的拉伸強度(經、緯向)需≥1400N/50mm,斷裂伸長率(經、緯向)需≥15%。而冬季低溫環境下(以 0-10℃為例),拉伸強度可能會上升 5%-10%(分子結構緊密導致),但斷裂伸長率會下降 8%-12%(柔韌性降低),需提前制定冬季檢驗指標范圍,例如將斷裂伸長率的合格下限調整為≥12%,避免因指標不符而誤判產品不合格。
檢驗前進行 “回溫處理”:若編織袋長期存放在低溫環境中,直接進行質量檢驗會導致數據偏差。檢驗前需將樣品放置在 23±2℃、相對濕度 50±5% 的環境中回溫 4 小時以上,待袋體溫度與環境溫度一致后再進行測試,確保檢驗數據能真實反映編織袋的實際性能,避免因低溫導致的 “假性不合格” 或 “假性合格”。
增加低溫耐受性測試:對于需在嚴寒地區(如 - 10℃以下)使用的編織袋,除常規檢驗外,還應增加低溫耐受性測試。可將樣品放入 - 20℃的低溫箱中冷凍 2 小時,取出后立即測試其拉伸強度和斷裂伸長率,若指標仍能滿足使用需求(如拉伸強度≥1200N/50mm,斷裂伸長率≥10%),則可判定為適用于低溫環境,反之則需更換材質或調整生產工藝。

上一篇:塑料編織袋廠家如何檢驗原料顆粒
下一篇:沒有了!